•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时间:2011-11-5 15:41:38   作者:柯妍   来源:走进教育科研网   阅读:1729   评论:3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的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物理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加强教育·科学·技术(STS)的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的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物理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法多样化,加强教育·科学·技术(STS)的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不在是学生学习的导师,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也不再是课堂或学生生活中的信息源,而是学生信息交换的平台;他也不在是学生评价唯一标尺,而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与校对。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师角色定位应从“知识权威”转变为“指导者”、“协调者”,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活动角色单一化,即师生关系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游客由导游牵引着,他带你到哪你就到哪,他给你解说,你按照他解说的观看,至于自由的欣赏和深刻的体验是没有的。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指导学生上收集利用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当好导演,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上。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思维过程,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角色定位应从“导师”转变为“同桌”,做学生前进道路上的伙伴

《课标》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要达到上述目标,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学生关系,由导师转变为同桌,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他们平等合作。如在摩擦力教学中,先出示钉鞋、跑鞋、棉鞋、平底鞋、溜冰鞋各一双,问:如果老师要参加100米的赛跑,你们说我选哪一种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助我如何选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课堂开始,让学生做参谋,以平等的姿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又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学生此时的角色就成了教师的帮助者,他们热情又毫无保留的提供各种方案。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调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自己熔入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参与整个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牵引着学生走,而是作为他们的前进道路上的伙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师角色定位应从“一桶水”转变为“活泉水”,做“学者型”教师,和学生一起寻找知识的甘泉

以前流行的说法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只要教师很善于把自己的一桶水倒给学生,哪怕是学生只接受一碗水,也心满意足。在今天,教师凭经验将正确观点生硬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束缚了学生潜质的发挥,与课改方向背道而驰。阅读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新教材,会发现知识面更宽,容量更大,新科技,新材料不断出现。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要通过自学,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收集有关教育教学资料,充实实践知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智能力的方向更明确。教师要努力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的效果。至此,教师就真正实现了由信息源信息平台的转变。

  新课程的推行,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积极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对角色准确定位。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走进教育科研网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16003857号-1     Copyright© 2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