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视点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时间:2011-12-19 9:13:43   作者:柯妍   来源:走进教育科研网   阅读:1608   评论:7
内容摘要: 摘  要:本文从教师职业的特定要求需要教师要开展研究、教师的角色地位要求教师不断研究、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体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及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教师具有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探索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成为研究者及教师应该成为实践研究者、合作研究者,并提出了...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要:本文从教师职业的特定要求需要教师要开展研究、教师的角色地位要求教师不断研究、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体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及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教师具有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探索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成为研究者及教师应该成为实践研究者、合作研究者,并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策略,以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  教师职业  基础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口号,在欧美教育界广为流传,它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频繁出现的一个命题,这即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括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观念的转变等。所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师身上,因此,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在工作中,积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寻找问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成为研究者”将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理想之一。

一、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成为研究者

教师的专业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对教育情境、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深透理解与把握上,这种理解与把握的最有力而可靠的源泉就是“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极丰富的,开展教育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最好的途径之一,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1.教师职业的特定要求需要教师要开展研究

教师工作首先是一个职业,它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征和要求。教师是以“教育”(或者说教师职业活动)作为其专业领域,而不是以所任学科作为专业领域,由于“教育”所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仅仅以传授某一门专业知识作为最终目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既要知道“教什么”,又要知道“如何教”,这就需要经历职前教育训练并获得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其次,教师职业又是一种专业,专业与职业是有区别的,就教师自身的发展而言,其区别之一,就在于职业更多地体现为工匠式的特点,技术一旦掌握,即可不断重复,无需创新,而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需要不断地面对变化,需要不断进修,并作出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历了职前教育训练并获得了合格的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并不意味他就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则是绝对的。职业的专业性要求从业人员的从业行为要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要成为一种又依据的行为,而不是随意的行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经过专门训练,而且要求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开展研究是专业本身所必需的,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教育研究应当成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不断的、规范的、严谨的反思与实践,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成为研究者”被认为是教师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2.教师的角色地位要求教师不断研究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是作为知识的承载者,进行着知识、经验的传承,其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也就有了“工程师”“园丁”“蜡烛”等称谓。在今天,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活生生、各具特点的、不断发展的学生,教师以一变应万变的固定不变的教育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教师仅凭在职前获得的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有选择地吸收新的知识内容,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应该是教师学习的场所,教师要成为知识的学习者和批判者;面对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照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倡导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成长,要成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合作者;面对日益频繁而且日渐深刻的教育改革,教师与学校在学校发展、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教师又要成为课程设计者和教学智慧的创造者、研究者。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也是必然要求。

3.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体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的需要层次,这一目标的达到标准是追求一个有创造力而且独特的个体,在有限的现实空间中发展人类最大的潜力。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追求自身的最大发展也是他的一种理想,教师职业决定了他的理想的实现体现在专业发展上,在于他的经验的不断反思和工作的不断创新。从此种意义上来讲,教师惟有不断进行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4.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教师具有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职业道德;②教师专业精神:敬业乐业精神、勤学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负责参与精神;③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④教师专业基本功: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教师必备技能;⑤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⑥专业态度和动力;⑦教师专业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创造力、班主任工作能力、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自学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完善自我控制的能力等;⑧教育专业信念:教育理想、教育观念等。在这些内容中,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不仅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

5.丰富的研究机会,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可能

教师不仅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而且还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了研究机会。从自然观察的角度看,任何外来研究者都会改变课堂的自然状态,如要想既达到观察目的,又不改变原有的气氛与状态,就只有依靠教师,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因为教师本来就置身于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他不是一个局外人,他可以是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观察的意图而又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境的最佳人选。

二、教师应该成为实践与合作的研究者

1.教师应当成为实践研究者

从研究内容上看,教师开展的研究应当是区别于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研究,它不是基础性理论研究,而应当是以实践性和推广性为主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教师通过研究解决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事实上,能否用研究的方法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也是衡量一个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等待别的专家、学者去研究与制定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动力与主体,不是教育改革的对象和别人成果的消费者。

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们的研究与问题都是与他们自己的教学有关,教师可以获得第一手的鲜活的资料,教师的观察、文档和实验可以作为形成和检验更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所需要的材料。因此,教育理论的发展亦离不开对教育实践的研究。

2.教师应当成为合作研究者

中小学教师所开展的研究可以采用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这种合作研究方式可以是教师之间合作研究,也可以是专家引领下的合作研究。教师的工作尽管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作为教育的整体,面对着共同的对象,教师的工作又具有团队性,教师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在研究中,教师之间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学校中的研究是以本校教师的研究为主,但校外专家通过理论讲座和指导,可以唤起和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校外专家在研究资料、研究技术等方面的帮助,也能够提高教师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这种研究模式中,中小学教师与校外专家形成一种研究伙伴关系,在研究中共同发展。

三、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策略

1.教师成为研究者,要形成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

当前教育改革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必须具备发展和自主发展的意识,能从教育改革的方向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能从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遇到的一些真实的问题中发现自己的缺陷与需求,成为自我导向、自我驱动、自我调控的发展者。

无论将教师专业发展看作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都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发展必然是教师自我导向、自主驱动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对专业发展的环境、个人的专业需求和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发展的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这种分析思考决定了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不只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专业发展不仅仅起到一种引导、监控的作用——它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专业发展活动。

所以,教师要自觉地对自我专业发展负责, 要将外部的专业发展要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主动地分析自己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提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教师成为研究者,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

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良好条件,但是不断的理论学习会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所面对的是正在生长发育、有感情、会思考、具有主体性的学生,必须按照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教师要坚持学习科学理论,从中获得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习教育科学知识,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成为学科教育教学的专家。

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基本知识、如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管理、教学论、中外教育历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心理等等。二是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全面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善于运用教育和教学的理论,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地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三是教学法知识。包括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评价等。四是教育科研知识,善于汲取先进的科研成果与经验,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开阔教育科研视野,不仅仅着眼于单一的学科和单一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能在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中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究优化高效的路子。五是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

3.教师成为研究者,需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不断进行反思,善于在反思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研究,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判断一个教师是教书匠型的教师还是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首要的标志可能就是要看其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系统的反思的意识和程度。

教师天天接触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最容易发现并找到要研究的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行为进行优化是永无止境的,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行动认真地进行自我反思,总会发现一些遗憾。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教师已经逐步开始注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我反思本身就是研究,它是教师个体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必要环节。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坚持问题筛选、理论优选、总结与运用和总结与提高,这些其实都要进行反思,反思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从反思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4.教师成为研究者,要求教师要始终扎根于教育实践

育人的过程与研究的过程是统一的,割裂了两者的联系,教育劳动就会缺乏创造性,教师职业就会丧失内在的尊严和幸福。学校生活是教育理论创新的沃土,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源泉。教师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学科特点、技术特长,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突破点,持之以恒地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和探索,才能在博采众长中形成和逐渐凸显自己的研究风格,这是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能力方面达到成熟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宁虹 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北京:教育研究.2000年第7.

[2]潘海燕.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HZD001)研究成果之一】

                                    [中小学校长,2009(8)128]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走进教育科研网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16003857号-1     Copyright© 2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