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成果发布

师范生新型学生观与教师观的培养

时间:2012-1-7 15:33:35   作者:柯妍   来源:走进教育科研网   阅读:1616   评论:9
内容摘要: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即将面临着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全新变化,在校期间就应建立新课程理念下新的学生观与教师观。师范生应在所在高校的鼓励和帮助下,充分认识到中小学阶段学生具有的发展性、独特性、独立意识以及教师朋友和助...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师范生——未来的教师,即将面临着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全新变化,在校期间就应建立新课程理念下新的学生观与教师观。师范生应在所在高校的鼓励和帮助下,充分认识到中小学阶段学生具有的发展性、独特性、独立意识以及教师朋友和助手的角色特点,了解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以缩短从业后的适应周期。
    
    词:新课程理念;师范生;教师观;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教师建立新型的教师观与学生观。然而,有调查表明至少有20%—30%的师范生根本不知道“新课程”这一新生事物;只有40%左右的师范生认为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这说明,师范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还很有限。为此,笔者拟以新的课程改革为背景,对师范生的新型学生观与教师观的培养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学生观

作为未来施教者的师范生来说,必须具备与新课程改革相相适应的新型学生观,据此因材施教。

(1)学生具有发展性。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还不成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们身心的各个方面都还不够成熟,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不稳定状态,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教师来说,应结合新课程的标准,进一步明确掌握中小学生发展的这一特点,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验,从而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学生具有独特性。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从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新课程改革充分考虑到了中小学生的独特性,强调个体的自由发展。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收集和分析处理信息时,不能按照预先设定“按方抓药”,应该在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的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实用型和应用型模块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学生具有独立意识。每个学生都应具有独立于教师的意识,而不是教师让学生怎么样做学生就怎么样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把学生看作独立的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知识强加给学生,以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从而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4)学生是教师的朋友和助手。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把学生确立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要凌驾于学生而高高在上,只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机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变化。无论是实验探究课还是知识传授课,都要在与学生的合作中才能得以完成,学生应该被看作教师的助手,应多发挥其助手的作用。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与学生之间保持互动,多与学生沟通,多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相互学习,团结合作,才能创造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二、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型教师观

(1)教师是促进者。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教师要在学生自行探索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其学习研究的过程,时刻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实验过程的进度和学生的情绪表现,了解实验的所有情况,根据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调控实践活动。

(2)教师是研究者。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不仅是一个实施者和实践者,而且还是一个研究者。面对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新变化,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是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利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只有当广大教师的生活世界特别是他们的经验、智慧、理解、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与学生要获得的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等一道进入课程、进人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可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4)教师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定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教学的前提,随着人们对合作学习和交往性学习的重视,教师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更显突出,他要组织学习小组,引导和指挥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活动,使学习得以深入,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

三、师范生新型学生观与教师观的培养

为使师范生了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把握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校的宣传是关键;为使师范生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今后在教师岗位上做好观念、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学校的培训是主渠道。

(1)开设专题讲座。如聘请知名的教育家或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专家到校讲学。讲解关于新课程的基本观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以及新课程下教学行为、学习方式有何变化,教师角色如何定位才能适应课标要求,及其采取怎样的评价制度等等,让全体师范生了解新课程、认识新课程。

(2)加强师范院校教师的培训。新一轮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转换目前只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当前绝大部分大学教师仍然扮演的是传统教师角色,亟待对其加强培训。只有教教学论的教师自身形成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才能带动学生积极改变其学习方式,并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同时,高师院校应增设“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这门课程,并相应给予较高学分,以调动广大师范生学习新课程的积极性。

(3)扩大宣传力度。通过校园网等各种途径,宣传在新课程实施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学案例等,以引起师范生的注意,并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第2期,P22-23,201112月出版]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走进教育科研网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16003857号-1     Copyright© 2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