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科研理论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研素质

时间:2019-3-30 5:20:38   作者:柯妍   来源:走进教育科研网   阅读:3011   评论:56
内容摘要:一、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显得较为生疏,科研为何物,似乎有种神秘感。也有人说,我整天忙于上课,批发作业,哪有时间搞科研呢?其实,怎样上好课,改好作业,这本身就是教育科研活动,关键在于脑海中是否有科研意识。只有先具备了科研意识,才会有科研的成果。科研意识并不...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科研素质

 

前言

2017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强国目标”:未来15-20年,中国教育综合实力将持续增强,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和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提前1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为2050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提出建设教育强国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跨越:到2020年,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现或超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先进水平。

    第二步跨越:到2035年,教育质量和教育竞争力、影响力全面提升。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战略转变,跨入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行列,基本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先进行列。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强国是教育综合实力、培养能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突出地位和强大世界影响的国家。

    一、新时代教师科研素质

    (一)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

    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是教师能否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

教育科研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显得较为生疏,科研为何物,似乎有种神秘感。也有人说,我整天忙于上课,批发作业,哪有时间搞科研呢?其实,怎样上好课,改好作业,这本身就是教育科研活动,关键在于脑海中是否有科研意识。只有先具备了科研意识,才会有科研的成果。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要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科研意识,要达成“不重视教育科研的领导不是合格领导,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不是合格学校,不重视教育科研的教师不是合格教师”的共识,把教育科研纳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常规议事日程,让教师明确认识到,通过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一个教师必务的“正业”,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1.科研意识的内涵体

    ⑴教育热情。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精神,教师只有以献身教育的热情作为支撑物才有可能具备这样的自觉和追求。“传道、授业、解惑”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极其复杂的实践活动,也是一项极其艰辛和极富牺牲精神的平凡工作,热情、执着便成为从事这一事业所需要的最可贵的品质。教师一旦具有这些品质,就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追求和探索教育活动的底蕴,才可能会有创造性的工作表现。

    ⑵教育经验。科研意识的产生还需要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先决条件,否则,教师就不可能对教育活动会有自觉的反映,更不可能对教育科研会有卓有成效的追求与探索。当然,教师欲求得对教育活动的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仅有感性的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素养,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个人教育经验。

    ⑶教育智慧。如果一个教师惯于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眼光迟钝,他就不可能产生探索的需要。如果一个教师不富于想象,不具备有创见的敏锐思维,不善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那他也不可能产生探索的需要。那种思路开阔,眼光敏锐,敢于向假设挑战,具有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教师,才可能具备清醒的教育科研意识。

    2.科研意识的概念

    综上所述,教育科研意识是指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心态,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教育科研意识是关于教育科研的看法、想法、认识和行为表现。它是教育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意识,主要标志就是看其是不是不愿简单的重复传统的观念、行为、做法,对新理论、新经验保持敏感,能在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现状中发现问题,产生忧患,善于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在新理论、新经验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育教学中是否自觉自愿地主动地给自己提出科研的任务要求。

教育科研意识主要包括:

⑴思想意识。思想决定行为,因此,思想意识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科研行为,制约着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以及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新时代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重要性的思想意识。

⑵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的责任,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在我国进入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教师要有教育科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有高度的责任心,把开展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素质、促进专业成长,作为新时代教师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重要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

⑶角色意识。即教师对教师职业应进行科研的认识状态,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以及对自己科研能力、科研优势的认识状态等。意识越清醒,则行动越坚定。在这里我认为其中对科研型教师的认同状态是最为重要的。

⑷问题意识。即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状态,对教育成绩与事物的准确判定水平,具体又体现在教师对科研课题的选定上。对教育现象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其选题的准确度就越高,对新情况、新问题就越敏感。

能作为科研课题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至少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二是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可以预测的。三是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而不应当模糊不清,笼笼统统。所谓界定明确,是指它的外延和内涵都应该是明确的。

⑸信息意识。即捕捉科研问题与解决问题资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则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证据与钥匙。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

⑹合作意识。即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也即教师借助他人能力或协助他人共同攻关的心理状态。合作意识越强的人,越能集思广益,丰富提高自己。

过程意识。教育科研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的过程。树立“过程”意识,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对教育科研的正确认识。因此,学校要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

(二)教育科研知识

1.教育科研基本理论

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他对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导价值。

2.教育科研方法论

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形成为一门较为独立的学科,包括教育科研原理与教育科研方法。它是保证教育科研规范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作为-项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要求大家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方法论,如哲学、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育科研实践。

3.教育科研相关理论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复杂性,要求大家除了必须掌握教育科研基本理论、教育科研方法论以外,还必须掌握与中小学教育科研相关的其它学科理论,如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科学学等。

(三)教育科研能力

         具有教育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进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

⑴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学及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课题,就成为关键一环。

⑵组织科研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不但要掌握、运用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落实、调整课题各工作环节的能力;而且应该学会组织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中。

⑶信息处理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在获取、掌握、处理、应用教育信息的基础上,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预测未来变化,设计整个课题的工作思路与目标。

⑷开拓创新的能力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崭新的创造性的活动,它所要研究的课题,常常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这就需要大家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以适应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⑸文字表达的能力

要求大家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新认识、新思想、新办法等诉诸文字,通过教育科研报告或教育叙事、案例、论文、著作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作用。

⑹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研究的基础,学习技巧,并非是学到什么东西,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后,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一般包括: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

真正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其实是相对内蕴的、起支撑作用的能力。无论能力的系谱多么复杂,有一项能力是最特殊的,那就是学习能力。因为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是元能力。因此,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终身学习的,才会成长为越来越强大的自己。

(四)教育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是指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等精神动力。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分别引用了三首词中的名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第26则)。

第一种境界:意喻治学之始,必须耐得住寂寞,高瞻远瞩,不断求索。第二种境界:意喻治学之过程,须坚忍不拔,执着隐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第三种境界:意喻经过艰辛探索,终有所悟,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追求,才能有所成就;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劳的精神,甚至需要一种为事业献身的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执着的、无私奉献的科研精神,不仅想科研,而且敢于科研,不怕困难与麻烦,勇于承担课题,并以坚强的毅力把课题做好,取得有一定价值的成果。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精神,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科研中是知难而进,还是知难而退;是使课题善始善终,还是半途而废。

强烈的科研意识、科学的科研理论与方法、科研能力和崇高的科研精神,在构成教师科研素质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你凭什么能立足你的工作岗位?又凭什么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重?用什么来回馈于党和国家给予你的社会地位?那就是你应该具有超越教师基本素质的新时代教师教育科研素质。具备了这种素质那你才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才能无愦于人民教师的名号。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走进教育科研网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16003857号-1     Copyright© 2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