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经验交流

寻找桃花源——行在科研之路上的思考

时间:2013-11-7 10:56:04   作者:宋建军   来源:走进教育科研网   阅读:1571   评论:1
内容摘要:寻找桃花源——行在科研之路上的思考(2013年10月26日课题研究中期推进会上的大会发言)大庆市西苑小学宋建军“桃花源”素为古代文人墨客心中不受世事纷扰之天堂,是理想的彼岸。在我心目中,“桃花源”恰如教育理想之彼岸。在我的“桃花源”里,教师悠闲自得教书,孩子天性得到无限释放,长处...

寻找桃花源——行在科研之路上的思考

(2013年10月26日课题研究中期推进会上的大会发言)

 

大庆市西苑小学 宋建军

 

“桃花源”素为古代文人墨客心中不受世事纷扰之天堂,是理想的彼岸。在我心目中,“桃花源”恰如教育理想之彼岸。在我的“桃花源”里,教师悠闲自得教书,孩子天性得到无限释放,长处得以充分发挥。也许“桃花源”只是理想“彼岸”,而现实则永远是“此岸”。当今教育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我犹如寻觅桃花源之武陵人。

一、寻找,是因为迷茫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我初以为自己只是普通教师,缺乏理论功底,搞科研纯属多余。不必也无需耗尽精力去研究,去探索。

从教二十年有三,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曾做出骄人业绩,也获得颇多殊荣,自豪过,也满足过。

自认识一位同龄教师之后,我的初衷有了改变。

201011月,在一次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有幸与沈文华老师结识。沈老师来自上海一所普通学校,我们同龄,一样做着班主任,一样教着语文学科,均兢兢业业。然而,结果大相径庭。她取得非凡成绩,硕果累累。究其原因,全缘于她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调整计划、努力改进工作,提升教育品质。我顿悟: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实为重中之重。“完善自己,发展自我”才是教师努力方向。当下诸多教育名家:魏书生、李吉林、贾志敏、于永正等均是边研究,边实践才成长起来的专家。

欲寻找“桃花源”,须有“导航仪”之指引,此“导航仪”非别,实乃教育科研也。

二、寻找,是因为理想

没有“理想教育”,却不能缺失“教育理想”。我们不满足于当“教书匠”,须力争做学者型教师。

内心被触动了,我便努力追赶。行动从研究开始。

(一)自主研修——每天进步一点点

有理论武装,才会呈现精彩。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研意识。学者型教师须具深厚理论基础。没有理论,无法参透实践。

起点低,就从零开始。我挤出时间,了解教育原理,学习教育理论,实践科学研究。我先后参加各级骨干教师研修班向专家同行学习。自参与“十二五”《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研究》课题研究之后,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少了几分盲目,多了几分理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获得和谐发展。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发现,自己天天在进步。

    (二)同伴合作——取长补短  共同成长

有幸参与《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研究》子课题研究,是可遇不可及之机会。我们的起始目标是“让作文教学快乐起来。”科研需要合作互助,我邀请志同道合者共同研究,潜心探索快乐作文教学。变平常的教学实践为有的放矢的课题研究。

    研究,不在课题大小,也不在调子高低。研究,需处处是起点,步步留脚印。事事有收获,人人有成果。我们沉静下来,做“草根教师”,搞基础研究。不与人攀比,只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在四所学校近五百学生中开展调查,摸清学生需求,了解学生实际以后,制定研究计划。每月一次作文教学沙龙,不定期地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各自研究进程,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途径,分享教学快乐以及寻找尚存问题。每学期里,每位实验者须公开一堂作文教学实践课。通过观摩教学,我们进行分析,而后跟踪调查,调整实施策略,实行愉快教学,达到理想的教育状态。我们以“智慧点燃智慧”,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三)专家引领——站在智者的肩膀上

    毋庸讳言,进行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经费。但是,因为我们课题不属学校行为,加之学校经费有限。所以得自己筹措经费。我们课题组12位教师全不计个人得失,全凭着对事业一腔热情,自愿走到一起,探讨,研究,实践,提高。   

平时,我们仅用网络收看专家讲座,虽有收获,却缺失亲临现场的感觉。这一次,我们大庆实验区四位教师自费来参加会议,聆听教科院专家领导关于基础教育的报告,学习各实验区、实验校、实验教师宝贵经验。站在智者的肩膀上观察,站得高,望得远,受益匪浅。我们清楚,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幸福成长,唯有彼此交流才能快速提高。为自己的学习成长投资,永远没错。

三、桃花源——我们的夏山学校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三个修建教堂的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混口饭吃”。第二个石匠一边敲打石块一边说:“我在做全国数一数二的石匠活”。第三个石匠停下来,凝神望着远方的天空说:“我在建造一所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大教堂。” 三个回答,反映了职场中的三种境界:工作、职业和事业。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

我们把从事的工作看成事业,除了需要单纯的热爱,还需要具备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就像故事中的第三个石匠,因为具备实现自我的驱动力,所以目光远大,同时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从事的并不是一份简单的技术工作,而是建造一所宏伟的教堂。

我们教师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再来看一本书——《夏山学校》。

在夏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师要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师。这里没有任何说教和管制。正如尼尔校长所说:“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尼尔用了60年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自己信念,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有位哲人说过,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把夏山学校的教育比之心灵的教育,只有我们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自由交融在一起,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

它让我产生“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它让我认识到教育应为生命奠基,应为自由发展。

寻找了这么多年,我终于看到了“桃花源”!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参与教科研,就不能真正地完成从“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的转变。教育科研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动力。假如教师不“专业化发展”,何来“我们的夏山学校”?哪里去寻找我们的“桃花源”?  

教师成长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它不能一蹴而就。目前,我们是快乐地行在路上,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和我们一起走教育科研之路,为自己,也为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   

上一篇: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之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走进教育科研网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16003857号-1     Copyright© 2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