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经验交流

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之泉

时间:2013-11-7 10:59:31   作者:曾春凤   来源:走进教育科研网   阅读:1400   评论:2
内容摘要: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之泉(2013年10月26日课题研究中期推进会上的大会发言)绥棱县教师进修校曾春风我们绥棱县是在2011年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总课题实验研究,成为课题组成员,由2011年最初的四所小学参与这项课题研究,发展到今天全县...

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之泉

(2013年10月26日课题研究中期推进会上的大会发言)

 

绥棱县教师进修校  曾春风

 

我们绥棱县是在2011年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总课题实验研究,成为课题组成员,由2011年最初的四所小学参与这项课题研究,发展到今天全县中小学三十所学校参与课题研究,子课题立项共计七十项,即目前全县中小学所有学校全部参与了此项课题研究,真正做到了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可以说,能在全县范围内这样大规模全方位的启动实验,并充分调动实验区广大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回顾这段工作经历,我们的感触很多。我们的课题研究经历了从小到大、从仰望星空到踊跃参与、从被动承担课题到自己确定研究方向的痛苦转变。

一、定向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

我们进修校研培部承担着全县教师的教研与培训工作,利用研培一体化的优势,我们以专题培训为切入点,多方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热情。

我在基层学校工作多年,深知教师平日教学工作繁忙,教学任务应接不暇,大多数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工作,一提到搞科研进行课题研究就头疼,觉得这是多余的。另外,由于课题研究在操作上过于追求科学性,程序复杂,对教师个体而言,还存在很大难度。教师已经被烦琐的科研吓怕了,一听科研就害怕,一听课题就反感。课题研究被神秘化了。认为课题研究是教育专家的事,看起来高深莫测。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所选的子课题,都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实际,来源于工作中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即课题。另外,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教学、教研两张皮的现象,我们平时的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做的也不少,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却很少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致使教学教研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硬性指派教师申报课题他们肯定是被动接受的,基于这种状况,如何让日常的研究满足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有用,可做,易成功),变成是适合大部分教师参与的研究;如何回归学校教育科研的“实用主义”功能,让老师觉得科研可亲可做可敬可用;如何引导基层学校抬头看天,同时也更应低头看路;哪些研究切口小、方向明、周期短、投入小、收效高。我们充分利用研培结合的优势,曾利用每年的暑期集中培训时间,先后以《课题研究离我有多远》、《如何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学发展的助推器》为题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

我们主要就是想通过培训解决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做课题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大师的这句名言发人深省,我们作为教师到底需不需要研究,也就不言而喻了。学生对我们的期待,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进行研究!课题研究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幸福之路。为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化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即不可不做,不致繁重。不可不做是指我们要尽力去做,不致繁重是说我们不会给大家过多的任务,以保证正常的教学。课题研究这项工作看起来很麻烦,事很多,其实只要我们写好研究方案,分步实施,在一学期内去完成,任务并不重。同时,还要善于化繁为简,化虚为实。我们在研究时,就以身边的问题为课题,研究解决的方法、策略,试图将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即可。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要有实效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倡,立足实践,形成特色。立足课堂、勇于实践、转变观念、形成特色。同时,我们还在培训过程中,就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课题研究成果预期及其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等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技术问题做了专题性辅导,使教师对教科研知识的渴求得到及时补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通过几次的培训,教师们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对课题研究有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大多数教师能够自觉主动的加入到课题研究中来。有了基层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基层学校一系列组织、制度保障,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以及基层学校的广大教师,以此次课题研究为载体,携手并肩,真正的走上学习、实践、研究、反思专业成长的幸福之路!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数育实践,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在我县一些学校已蔚然形成风气,一支有经验既搞教育实践,又搞教育科研的学者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二、以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让教学生活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有贴近教师教学实际的选题才能被大家接受和认可。所以,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总课题思想的指引下,子课题的立项坚持从小课题出发,让小课题撬动学校的“支点”,解决制约学校教学的“大问题”,正所谓找到了支点,便能撬动全县的课题研究。主要做法:首先,我们关注小课题的选题——小课题研究从问题起步,建议老师们进行这样的思考:我的教学困惑,我的教学问题究竟是什么?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有研究价值的好问题?其次,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围绕“问题”的过程。开展小课题研究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历程:没有问题——产生问题——提出很多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形成小课题——组织实施——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先后确立《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落实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探索与实践》《小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创新的方法与模式研究》等多个小课题研究。每个基层学校都根据自己学校实际,确定相应的小课题研究。

我们常用的基本程序:主题选择——资料综述——案例博证——理论提升。

我们基层学校常用的小课题研究方式有个体研究和群体协作研究两种,其中,教师小课题的群体协作研究模式是我们大力提倡的。同时,我们在城内四所小学尝试“多人同课+小课题研究”模式,这种模式是教师小课题群体协作的研究模式之一,即从课堂教学入手,以课例研究为平台,多人同课,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基本单位组合成研究小组,选取大家均感爱好的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轮流上课和研讨。通过不断上课和研讨,逐步形成课例成果。

在多人同课研修中,每个教师针对上课实践情况,选择自己感爱好的研究点(即小课题)进行分析诊断,并通过亲身实践去验证自己的预设。通过不断的观测、思考、实践、研讨,逐步形成小课题成果。对于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诗人威廉布莱克曾写道:一粒沙粒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永恒无非是刹那的时光。其实,小课题研究就是如此简简单单。

目前,我县小课题研究已初现成果,第三小学的《加强学习组织化建设,构建有效课堂》、第五小学的《自主、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等多个课题研究已取得显著效果。 教师们积极投身课堂实践,深入思考“为什么教”、认真比较“教什么好”、努力探索“该怎样教”,积极寻求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在实践中不断将课题研究推向纵深发展。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实验区,认真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总课题的指导思想为指南,努力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很多小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有些基层学校还在我们科研部门的指导下,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研究成果。如第六中学的“三段位”教学研究课题、第二中学的“六步导学”教学研究课题、第四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研究课题、第五中学的“组织化学习策略”课题研究、第一小学的421教学模式研究; 三小的“363”生本高效课堂、微课程模式研究;五小学的“五学五能”量化教学模式研究;实验小学的一本双标、一课四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双岔河中心校数学“目标教学”操作办法课题研究;上集中心小学的“三讲课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在这些课题研究成果的示范引领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基本的遵循,重思维、重过程、重方法、重实践、重能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效率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了课题研究推动教学发展的目的。

总之,几年来,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总课题思想引领下,努力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小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不断加以完善和努力,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不断探索教育科研培训有效途径的新模式。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继续努力将课题研究常态化、深入化和长期化。因为我们深知,课题研究不是一朝一夕,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化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坚定信念、务实创新,课题研究之路将鲜花盛开。

    忆往昔,辛勤耕播;看今朝,成果初现,展未来,仍需扬鞭自奋蹄,我们相信在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引领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技术行为的研究》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有基层教师间同伴的互助,理论学习的匡扶,实践的研修,技能的沉淀,一定会有教学智慧的提升,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必然会结出累累硕果。课题研究终究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之泉。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走进教育科研网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16003857号-1     Copyright© 2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