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育信息化

教师信息行为与教师信息素养

时间:2017-3-11 15:33:20   作者:未知   来源:走进教育科研网   阅读:2944   评论:32
内容摘要:教师信息素养(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基本内涵信息素养这个概念的出现,源于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是伴随着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出现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l974年,它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上提出的。当时,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


教师信息行为


(一)信息行为的定义

1.信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信息一词被广泛使用,作为科学术语,信息一词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V.L .Hartley)于1928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关于信息(Information)是什么?由于人们观察世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方法各异,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美国数学家、信息论奠基人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E.Shannon)认为,信息是运动着的事物的“不确定性”的东西,同时,还给出了详尽的数学描述

美国数学家、控制论奠基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所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这种方式或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张铁明认为,信息就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信息的内涵非常广泛,通过不同形式的变换还可以多样到无穷,如色、形、光、声、电、热、味,以及节奏、旋律、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密码、逻辑关系、结构组合和人的表情、行

为等

据不完全统计,信息的定义有100多种,它们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揭示了信息的特征与性质,但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局限,这是由于信息本身的复杂性尚未被完全认识, 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许多分支学科,对于它的内涵与外延,人们还在不断探索中。

就目前已进行的探索,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类表述。广义的信息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它们的运动状态的反映。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信息就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存在和运动所能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狭义的信息指的是能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差异的、能为某种目的带来有用的、可以被理解或被接受的消息、情况等。“信息”一词理解为狭义的信息时,常被译为情报。

我国国家标准GB4898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关于信息的定义则将两类表述合并为:Information即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这个定义首先明确了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而不是物质实体本身。同时,这一定义明确了信息的认知知识的功能,即能减少不确定性的能力,可以说,信息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对获得信息进行处理并使之系统化的结果。其次,这一定义明确了信息是指数据与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是数据与消息这样的讯息中所包含的内容,区分了信息与讯息,从结构上使信息的概念更加准确。但是,如果以人或事物为中心,则缺少了物与物之间的交流与传递。

综上所述,笔者从较容易理解的大众化角度出发,将“信息”定义为是在一事物现象的属性、状态、关系中,通过某种方式标记,反映的另一事物现象的属性、状态、关系的符号、信号、语义等。较为明确地回答了信息究竟是什么,从微观和宏观上全面概述了信息在信源和信宿之间的交流联系、事物属性等信息的传递关系。

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只是人类由观察所知有关事物(质量、能量活动系统)的差异而不是事物的本身,它反映着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中分布的不均匀性,调控着并表达了事物相互作用的形式和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行为

行为,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它在心理学中形成和发展并在管理学科群中得到广泛应用。行为是人们可以观察到的、外显的活动,支撑行为的内在因素是人的心理活动基于行为科学的角度,人的行为,指人的有机体对于刺激的反应,以及人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卢因(Lewin)认为,人类行为(B)是人(P)及环境(E)的函数即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BFPE)。

3.信息行为

信息行为(infonnation behavior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合成的概念其产生来源于人们对信息需求与利用的行为描述但此时对于“信息行为”的分析并不是那么深入和全面,这主要表现在没有任何研究者去讨论信息行为概念的科学性也没有任何人去详细探求信息行为的本质。虽然它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信息行为的概念才开始逐步确立成为研究者所运用的核心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信息行为论在日本的产生,信息行为首先被理解为信息处理行为,将它归属于日本独到的社会信息学体系,并且提出它的三大构成要素,即信息传输、信息隐藏与信息转换日本学者吉田氏首先提出有必要建立信息行为论此后也有很多学者为建立信息行为论做出了很多努力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的定义。

国外有代表性的“信息行为”的定义主要有:

(1)Taylor曾将信息行为定义为使信息变得有用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

(2)Davenport认为,信息行为是指个体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这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校正信息分享信息存储以及信息忽略等

(3)Sonnenwald指出信息行为是一种个人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协同过程,具体包括信息探查信息寻求信息利用和信息交流

(4)T.D.Wilson认为,信息行为是人类行为及与其相关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的总和,涵盖主动地和被动地信息寻求和信息利用。因此,信息行为既包括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也包括被动的、毫无目的的信息接受

(5)Case认为,信息行为包括信息寻求行为以及所有其他无意识、被动的和有目的的行为

(6)日本学者冈部庆三则从生活信息化的角度将信息行为定义为是利用各种越来越多样化的媒介传送或接受各种各样信息的行为还有信息的处理加工和存储行为

(7)三上俊治认为,信息行为是个人在社会系统中,利用媒介或直接收集、传送、储存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行为

在国内,我国对于信息行为概念的探讨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段,最初学界称之为

“情报行为”,逐渐开始使用“信息行为”这一概念。笔者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有代表性的信息行为的几种界定,主要有:

(1)邹冰冰、高亚安认为,情报行为是在动机支配下,用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的行动过程

(2)卢太宏认为,情报行为就是查询、选择、搜索所需信息的活动

(3)胡昌平指出,信息行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是指为了满足某一特定的信息需求(如科研、生产、管理等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在外部作用刺激下表现出的获取、查寻、交流、传播、吸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行为

(4)曹建平龙伟认为,信息行为是指能熟练应用信息工具如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组织、分析、使用、管理和评价的行为

(5)白海燕认为,用户信息行为是在认知思维支配下对外部条件做出的反应,是建立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基础上,历经信息査寻、选择、搜集的过程,并为用户吸收、纳入用户思想库的连续、动态、逐步深入的过程,如明确信息需求实质、选择适当的信息系统、制定正确的检索策略等

(6)曹双喜认为,信息行为是用户响应和满足自身信息需求的行动和历程

(7)邱剑波认为,信息行为主要是指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以信息为劳动对象而展开的各种信息活动即人类的信息查询采集处理生产使用传播等一系列过程

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特点,笔者更认同曹建平龙伟给出的定义,即上述的第(4)种界定。信息行为是指能熟练应用信息工具,如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

效的收集、整理、组织、分析、使用、管理和评价的行为

(二)教师信息行为的界定

目前,关于教师信息行为的研究比较少,其定义一般是参考信息行为的概念,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何晓丽在IT 环境中的教师信息行为分析》一文中,给出了教师的信息行为的定义,即教师的信息行为是指在教育理念的直接指导下, 教师运用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条件下, 进行教育教学及相关信息的搜寻、分析、加工、再创造及运用的过程

汪晓东在《从教师信息素养到教师信息行为》一文中,对教师信息行为这样界定,即教师的信息行为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中的任务,根据自己对学科教学的理解,通过网络对所需求的信息进行检索和使用的所有活动

曹建平龙伟则给出了高校教师信息行为概念的界定,即高校教师的信息行为是指高校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为指导,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熟练应用信息工具(如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组织、分析、使用、管理和评价, 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行为

对于上述信息行为的基本界定以及对教师信息行为的界定,笔者对其进行了整合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出教师信息行为的定义,即教师信息行为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利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信息环境, 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相关的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再创、信息运用及信息传播,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行动过程。

(三)教师信息行为的基本构成

基于本课题对教师信息行为的界定,笔者将教师信息行为的基本内容大致分成信息查询行为、信息处理行为、信息利用和传播行为。其中信息查询行为是信息行为的初始阶段或者说是开端;信息处理行为是信息行为中间阶段,也是核心阶段;信息利用和传播行为是信息行为的最终阶段,也是信息行为实现最终目的的阶段。




教师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信息素养这个概念的出现,源于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是伴随着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出现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l974年,它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上提出的。当时,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3美国信息学家霍顿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教育,以提高人们对联机数据库、通讯服务、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使用能力1994加利福尼亚媒体与图书馆教育家协会认为,信息素养是从各种信息源获取、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1998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定了信息素养的九大标准: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系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到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20001美国ACRL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人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寻找、评价、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一系列能力

国内学者关于信息素养的内涵给出了他们不同的看法:

刘志红、周振军认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养,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素养

李帅军认为,信息素养一般是指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基于网络获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创造信息的综合素质

张宝昌、李娟、王伟娟认为,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还包括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包训成葛明驷认为,信息素养的内涵可包括四个部分日常获取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能够感知个人的信息需求,主动寻求信息与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

王吉庆在其专著《信息素养论》中,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等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关于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尽管国内表述百花齐放,但在内涵的本质上基本是统一的,即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

综合国内外信息素质内涵的研究,可以得出:信息素养的内涵是基于时代特征对人的基本要求而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创新行为的变化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等,信息素养的内涵将不断地被赋予新的要求。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教师作为信息社会中的自然人,无论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还是作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培养人才的职业角色,都应掌握信息技术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根据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及我国信息化教育和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中小学教师除了具有一般公民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外,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内涵也包括其他独特的因素,关于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研究比较多,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沧州师范学院肖洪云认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方面, 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二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灵活使用的能力, 即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创新、传递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江西师范大学钟志贤教授将教师信息素养定义为各类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

通化师范学院胡乡峰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分为狭义和广义。教师信息素养狭义内涵可理解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设计、应用、评价、管理的新型综合教学能力以便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自身专业的发展也可称之为教师的专业信息素养广义的教师信息素养内涵除此之外, 还应包括教师作为普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信息素养,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应具有的促进其职业自我发展的信息素养

河北师范大学的刘志红和周振军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一个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能力系统。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养更是一种基础素质

此外,河西学院王玉明、湖北警官学院姚秋凤、聊城师范学院张景生、安庆师范学院黄玉等人也给出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但都是将其分成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修养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以上对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讨论和界定,结合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素养。

(三)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构成

基于上述对于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出教师的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几部分构成。如果将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来看,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催促教师向着专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信息意识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上逐步形成,进而促使教师逐渐去学习,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储备信息知识。当信息知识积蓄到一定程度,教师就会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逐步形成教师的信息能力。在获取网络信息以及信息的利用过程中,教师的信息道德素养逐渐形成,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信息道德修养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纵看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信息素养变得不可或缺,它是教师素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信息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随时关心教育信息化的进展,正确定位信息网络在教学中的地位,掌握教学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状况,树立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观,并善于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它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基本前提,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强烈的信息敏感度。明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改革的方向了解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⑵对待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关注信息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积极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结合,具有遵守与信息相关的法律意识;自觉投入到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观;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技术,消除对新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

树立现代教育的信息观。信息时代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的要求,都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的信息观,不断完善现代教育意识,自觉地将各种信息工具应用于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之中。

⑷信息互动意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信息需求和愿望,通过课堂教学将信息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自身对信息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不断促使自己的学生在信息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信息观

2.信息知识

教师的信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学理论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源和信息工具原理知识的掌握。它是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构成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

一般而言,教师的信息知识包括信息学基本知识,例如,信息的本质、存在方式、表达方式和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信息的价值和作用,信息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等,它还包括与教师这个职业直接相关的知识,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的有关知识,网络知识,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其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和评价知识。另外,基于信息的全球化,英语知识也显得十分重要,英语也成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必备的知识。

3.信息能力

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指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收集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用信息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部分。中小学教师具体应包括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⑴信息收集和获取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能利用网络系统、基本搜索引擎收集和获取教育教学信息和资料并进行下载的能力。

⑵信息处理及其应用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能对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综合,使之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能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 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对各类仪器设备具备一定的维护和操作能力。

⑶信息评价能力。即对所获得的信息能科学地审视,甄别信息好坏的能力。

⑷信息创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分析,按照教学需要对其进行深度加工,将其改造成具有一定独创性的信息的能力。

4.信息道德

教师的信息道德是指教师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定的伦理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信息道德也成为师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他是一个处于信息环境中的人,另一方面他的特殊身份又要求他必须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信息道德素养。教师要遵守有关信息方面的法律,不传播虚假有害的不良信息;要尊重他人的信息产权和个人隐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非法复制,使用正版软件,尤其重要的是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有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引导其利用信息技术做有益于社会的事。

(四)信息行为与信息素养

通过上述对信息行为和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剖析,我们得出,信息行为体现在行动上,即体现在过程中,信息素养则是一种状态,体现在结果上,如果借用物理学语言,可以这样认为,信息行为是一个“过程量”,而信息素养则是一个“状态量”。信息素养关注的是获取信息、对信息加工和处理等之后的最终状态,对中间的具体过程和所具备的技术能力、外在行为不够关注,而信息行为恰恰与之相反,信息行为关注信息具体获取、处理的过程,关注对信息获取及处理的外在表现。

1.信息行为是提升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的养成,即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都离不开信息行为。通过信息行为,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信息意识,增长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在获得信息知识的同时,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因而,信息行为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2.信息素养是信息行为所期待的结果

改善信息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信息素养的提升,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改善教师信息查询行为、信息处理行为以及信息利用行为的有效性,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教师信息素养是信息行为所期待的结果。可见,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养成离不开信息行为的积极作用,换言之,只有改善和提高了教师信息行为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走进教育科研网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16003857号-1     Copyright© 20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