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教育科研角度正确理解“问题即课题”?
在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从教师层面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即“校本研修”,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我们熟知的“行动研究”,继而引发出表述、衡量“校本研修”效果的一个专用术语,即“问题即课题,成果即成长”。应该说,这种表述也完全适用于教育科研,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科研课题一定是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但并不是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都能成为科研课题。
所谓“问题即课题”,也就是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就是把“问题”当作“课题”。所以,人们常常从寻找问题出发去找课题。可以说,问题是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善于提出“问题”是一种高级研究能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就是自我反思意识,提出问题就是研究的开始。
应该说,课题一定是问题,但问题未必都是课题。所谓问题,就是客观事物间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问题是由“已知”通向“末知”的桥梁。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末知领域的探索,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认识教育规律的过程。所谓教育科研的课题,就是针对教育科学领域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的题目,而且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符合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原则,看其是否具有创新性、价值性及可行性。有人说“问题即课题”,其实问题与课题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课题。比如,我们真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来举例:这次有多少位教师没有参加培训?——此乃问题,但非课题。因为这个问题只要数一下就可以解决,不必要搞一个课题。这次培训为什么会有教师没有参加呢?——此问题就可以上升为课题,如“教师培训出勤情况给中小学校本培训带来的思考”,就可以研究。是培训通知没有到位?还是教师学习意识淡薄?是会议制度不够健全?还是培训内容不受欢迎?是培训者水平太低?还是培训时间不够合理?是教师工作量太重,还是什么特殊原因?等等,值得命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再比如“某一类数学题有几种解法”,虽然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但它只是一个数学问题,而不是一个教育科研课题。又如“怎样帮助某某同学提高语文成绩”,同样需要我们老师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并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是班主任或者说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工作任务,也不是一个教育科研课题。那么,怎样的教育问题才是教育科研课题?这里举例的两个教育问题,第一个是数学问题,第二个是属于个别现象。这些问题虽然是教育问题,只能说这道数学题有这么多的解法,换另外一道数学题能否还有这么多的解法?A同学的学习成绩提高了,B同学的学习成绩又如何?也就是说你研究的现象没有“普遍适用性”。你这能用,他那不能用,这样的问题就不是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