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开题论证
一、什么是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项课题进入实质性研究之前,课题组召集研究成员举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修订与论证的专题会议。会议核心内容包括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动因、价值和意义,反复斟酌核心概念、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选择先进的理论支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厘清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确立预期的研究成果。
具体地说,就是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细化课题实施计划,在课题被批准后、研究工作开始前对课题研究的实施设计进行的论证活动。
由课题组写出反映课题研究的全面设计和构思的开题论证报告,请专家评审组来评审、指导。专家评审组通过之后,课题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将开题论证报告进一步完善,然后才能正式开始课题的实际研究。
二、为什么要进行开题论证
使课题组成员进入研究状态、明确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使研究思路更清晰、研究计划更具体、研究的假设更科学。目的在于怎样完成这个课题的研究。
三、开题论证的基本程序
会议开题论证一般由课题管理单位的负责人或课题管理人员主持,基本程序一般包括。
(一)开题论证的程序
1.主持人介绍参加开题论证会的领导、专家及特邀来宾。
2.承担单位领导简要介绍本单位基本情况和课题组成员有关情况。
3.主持人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4.课题负责人陈述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开题论证报告中应重点说明课题理论与实践的意义与价值、课题的界定与假设、研究思路和具体计划,课题计划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技术线路;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手段的设计、主要措施(分阶段与步骤)、研究人员分工与研究任务落实、可能有的创新。课题负责人应充分考虑完成课题的有利条件、所遇困难及解决方法,并对完成课题的难度做出客观分析,在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中,体现出相应的应对思路和解决办法。
5.课题组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研究分工或任务,对课题研究的实施进行补充发言。
6.专家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此为开题论证会的核心环节,课题组成员听取专家的意见,并与专家进行充分互动研讨,可避免课题研究走弯路。)
点评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研究目标的“长、宽、高”(即研究时间、研究范围、研究深度);二是研究内容的“精、准、全”,“精”即表达精炼,不含糊其辞,“准”即紧扣研究目标,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全”即研究内容完备,无缺失现象;三是研究过程的“实、适、时”,“实”即要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不可随意化,“适”即安排的各项活动要适度,不可好高骛远,研究计划无法落实,“时”即时间观念要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研究任务,不得拖拉;四是预期成果的“真、具、练”,“真”即成果要真实,不要把什么成绩都视为成果,“具”即成果要具体、实在,不要虚张声势,“练”即提炼,要提炼成观点、结论,有一定理论高度。
7.课题组负责人对开题论证会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并表态。会后将专家的意见总结提炼,形成开题论证意见,填表、签字。
8.承担单位领导或校长作保障性讲话。
9.开题论证报告会结束。
(二)注意事项
1.地点。一般在小会议室进行,最好是圆桌会议形式进行。不要安排在阶梯教室,以免把开题论证会搞成科研报告的形式。
2.参加人员。课题开题论证会一般由课题负责人邀请该研究领域2—3专家,课题立项单位相关联系人和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参加。课题组所有成员尽量全部参加,规模大的课题主要成员参加。学校对该课题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列席旁听。
四、开题论证后的主要工作
不少课题开题后就认为是研究工作告一段落,把资料锁在柜子中,束之高阁,这就完全失去了课题研究的作用。那么开题以后,课题组要马上行动起来,认真做好下面的工作。
(一)召开课题组全体会议,学习研讨专家们的意见。
(二)修改课题论证书,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三)做好人员分工,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让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五、开题纪要的写法
时间、地点、参会人员。
主要观点(概括与会人员的主要观点)
具体内容(写清每位专家的具体观点及内容)
达成共识(写清此次开题会中主要达成哪些共识)
存在问题(写清此次开题会中尚有哪些问题没有达成共识,须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