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成果发布

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机制

时间:2021-5-4 10:21:25   作者:柯妍   来源:走进教育科研网   阅读:1016   评论:0
内容摘要: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机制①一、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1.实施教育科研的“通识培训”。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转变其对教育科研的管理行为;对市地、县区教育科研机构组成人员、教研机构负责人的培训,重点转变其对教育科研的管理、指导行为;对所有中小学校长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和机制


一、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1.实施教育科研的“通识培训”。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转变其对教育科研的管理行为;对市地、县区教育科研机构组成人员、教研机构负责人的培训,重点转变其对教育科研的管理、指导行为;对所有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重点转变学校对教育科研的管理行为;对各学科所有教师的培训,重点转变其在教育教学中的科研行为。

2.实施教师个人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指教师在专家及培训者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采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借助学校已有的科研课题及有关教育科研活动,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得到提高。

3.实施课题研究培训“31”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面对各级教育科研部门以及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的一种有效的、分阶段集中组织教师学习的培训方式。“3+1”模式中的“3”是指按课题研究准备、实施、结题验收三个阶段进行的三个提前培训。准备阶段前的培训,其目的是把好课题研究的入口关;开题与实施前的培训,主要解决研究方案的细化与科学性问题;结题前的培训,主要是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1”是指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的中期进行一次检查指导。

二、教育科研长效机制

构建教育科研的长效机制“31”模式。“31”模式中的“3”是指教育科研的导向、保障和激励三种机制。导向机制是通过制定的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估细则、教师评职晋级与课题研究挂钩等措施,为广大教师明确学校教育科研的方向和重点;保障机制是使教育科研有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活动经费;激励机制是通过评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表彰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先进团队及先进个人、研究型校长、研究型教师等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1”是指建立一支“群众监督组织”,即由普通教师代表组成的监督组织,监督学校“三种机制”的执行情况。


   ①赵清福.中小学科研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机制[J].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通讯)20153):42


标签:中小学教师   科研素质提高   途径和机制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走进教育科研网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黑ICP备16003857号-1     Copyright© 2011-2023